秦淮中学2012年度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专栏
发布时间:2012/4/11 0:00:00 作者:无 浏览量:1457次
[流感]传染性强易流行
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其特点是起病急,传染性强,流行广泛,传播迅速,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。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,主要症状为发热、头痛、流涕、咽痛、干咳,全身肌肉、关节酸痛不适等,
流感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弱,在56℃30分钟条件下易被灭活,在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,100℃1分钟即被灭活,但在0~4℃能存活数周,在-20℃真空干燥条件下可长期保存。对紫外线和化学消毒剂敏感。
流感的预防方法:
1.管理传染源:病人就地隔离,隔离至退热后2天,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天。
2.切断传播途径:患者鼻、咽部分泌物和污染物要用漂白粉、过氧乙酸等进行消毒,室内通风,流行期间禁止大型聚会。
3.保护易感人群:有条件时疫苗接种和流行期间药物预防。
[流脑]起病最急及时就医
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,是脑膜炎双球菌寄生在人的鼻咽部侵入血液循环,再进到脑膜及脑脊髓膜,引起脑膜及脊髓膜发炎。它起病急、传播快、病死率高,是一种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侵犯15岁以下的儿童。在流脑流行期间,绝大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,他们是主要的传播者。
流脑的主要症状是突发高热、寒战、头痛、呕吐,严重时出现颈项发硬,头后仰、抽搐、昏睡等症状,在胸、背部皮肤上一般可见到瘀点。因此,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的病人要立即就近就医,如不及时抢救,常于24-48小时危及生命。
预防流脑方法:
1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,保持室内清洁、空气流通,被褥勤洗、勤晒,流脑流行时不要带小孩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病家串门。
2、预防流脑最好的办法是接种流脑多糖体疫苗,一般接种后5-7天抗体水平就上升,注射一次疫苗有效免疫力至少可维持3-4年;如在流脑流行的季节前一个月,对6个月至15岁的儿童普遍进行一次流通脑多糖体疫苗注射,可预防流脑的发生和流行。
3、流脑是儿童中多发传染病,学校要做好晨检,发现可疑病儿应及时送医院治疗,并做好隔离和其他儿童的预防工作。
[麻疹病毒]袭击5岁以下幼儿,在成人中较为少见。
麻疹俗称“出麻”,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临床以发热、咳嗽、流涕、眼结膜充血、颊粘膜有麻疹粘膜斑,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等为主要表现。多见于8个月以上到5岁的婴幼儿。自开展麻疹疫苗接种以来,总发病率已经显著下降了。
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,麻疹病毒存活在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内,通过飞沫进行传播,可随空气进行传染,不过麻疹病毒比较脆弱,在空气中不能存活很长的时间。该病毒在公共场所的传染性很强,建议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少带婴幼儿到公共场所去。
预防麻疹的方法:
1、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,8个月龄时初种,7岁时再加强接种一次。
2、体弱多病或有慢性病的儿童,可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,可制止发病或减轻症状。
3、冬春季节,用马蹄(荸荠)、红萝卜煎水服,每周1-2次,亦有预防作用。
[水痘]常在儿童中集体流行,在高校的大学生中也有一定的发病率
水痘是一种小儿最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。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,经呼吸道传染是主要传播途径。另一种是接触传染,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、玩具、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。多见于1~6岁的小儿,水痘传染性很强,常在托儿所、幼儿园等儿童集体中流行。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,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。
水痘的预防:
患了水痘的病儿一经确诊,立即在家隔离直至全部结痂。水痘虽然症状较轻,一般都能顺利恢复,但它的传染性很强,而且水痘在目前还未普遍施行自动免疫,因此预防水痘主要靠隔离好病儿,尽可能避免健康儿童与患水痘的病儿接触。
[猩红热]可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
猩红热为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多发生在5-15岁的儿童。临床表现为发热后出现咽峡炎及全身皮肤细小皮疹,疹退后皮肤出现片状脱落,少数患者于发病后2-3周发生非化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,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及风湿热等。
预防猩红热的方法:
1、隔离患者,特别是要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执行。
2、密切接触者的处理,尤其是体弱及免疫力功能低下者,可服用磺胺类药或注射青霉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