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春季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
发布时间:2020/11/22 8:35:45 作者:陈佳仪 浏览量:909次
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
什么是传染病?
传染病是病原体从呼吸道感染侵入、传播而引起的疾病。由于冬春季寒冷,
为了御寒,人们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,这样,室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,在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,带有病菌、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,人在屋子里呆的时间长,空气又不新鲜,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。另外,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,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,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个原因。
冬春季常见传染病:
1. 流感(流行性感冒)
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,也是一种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的疾病。通过空气中的飞沫、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,急起高热、全身疼痛、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,一般冬春季节是其高发期,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。
2. 水痘
主要多发于儿童,青少年为全身皮肤分批出现散在的斑疹、丘疹和水疱疹,并伴发热,水痘传染性很强,必须早期隔离患者,直到隔离期满。水痘疫苗可用于所有易感者,是预防水痘最为的措施。此外,对水痘患者的用具等要暴晒或煮沸消毒。
3. 肺结核
肺结核也称“肺痨”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,在我国肺结核属于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。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、打喷嚏、大声谈话等方式,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而传播。出现咳嗽≥2周、咳痰、痰中带血或咯血、间断或持续午后低热、夜间盗汗、疲乏无力、食欲不振、体重减轻、女性可伴有月经失调或闭经等症状。
4.风疹
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,风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,通过飞沫传播。在出疹前、中、后数天内传染性最强,除鼻咽分泌物外,血、粪、尿中亦有病毒存在,多在冬春季发病,多见于16岁左右的青少年,男女发病率均等。广泛使用疫苗后发病率降低,发病年龄提高。
4. 流行性腮腺
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,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,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特点是一般一生只患一次。隔离期限应从发病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,约3周。
5. 新冠肺炎
此次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,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-Cov-2。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,所以人群普遍易感。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。潜伏期1至14天,多为3至7天。以发热、干咳、乏力为主要表现。少数患者伴有鼻塞、流涕、咽痛、肌痛和腹泻等症状。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,表现为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、呼吸急促。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。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。
控制传染病的基本环节:
1.控制传染源
2.控制传播途径
3.保护易感者
预防传染病的措施
1.合理膳食,增加营养,要多饮水,摄入足够的维生素
2.不到人口密集、人员混杂、空气污染的场所去
3.勤洗手,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
4.每天注意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
5.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做到生活有规律,不要过度疲劳
6.不食不清洁食物,不喝生水,不随便倒垃圾
7.要讲究个人卫生,不随便吐痰,打喷嚏
8.发热或不适时及早就医
9.避免接触传染病人,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
10.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要适当消毒